“最文艺渔村”——厦门曾厝垵
首页 > 时政 > 大陆 > 华南 > 福建 > 正文

“最文艺渔村”——厦门曾厝垵
2016-03-29 10:47:49   来源:      点击:     【字体:

   【记者吴岗智/综合报道】3月27日,厦门是个文艺的城市,原因在于鼓浪屿,厦门又是个文青的城市,因为如今有了曾厝垵。
    曾厝垵文创热潮正在翻涌而来,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10月统计,在文创村仅1.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聚了包括画家、雕塑家、音乐人及全国各地的各类文创青年在内的共计超过5000名创业者,开设创意店铺约1600家(其中旅馆300家,美食750家,文艺店铺360家,其它店铺、工作室、文创企业类190家)。2015年度游客总量达到1200万人次,旅游产值据统计超过15亿元,全村年租金收益达1.5亿元。
    短短几年间,曾厝垵迅速成长,不仅成为年轻人的创业载体,也成为大众旅游休闲的新地标。2012年-2015年,国庆黄金周旅游人次增加7倍,店铺总数增加8倍,居民收入则增长了10倍,爆棚的游客量使曾厝垵多次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报道。而超过千万游客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发布评论及参与互动,也让曾厝垵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曾厝垵小巷

社区治理卓有成效
    曾厝垵缘何成为最文艺渔村,与政府的有效治理不无关系。
    据官方统计,自曾厝垵2013年成为厦门政府社区共同缔造的城中村试点后,从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累计有超过一千个考察团来访。对政府部门而言,“如何打造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热门景区”是其关注的核心之一。而城中村的改造升级经验,以及“共同缔造”这个具有厦门特色的社区营造过程与共治机制,也是来访者关注的主要内容。

政府管理机制变革的推力
    2012年之前的曾厝垵,已展现出旅游商业化带来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房租上涨、过度开发、违章搭建、配套落后、环境混乱等问题却愈发严重,亟需改造。
    曾厝垵自2013年8月开始共同缔造战略行动,政府投入资金完成道路、环卫、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在社区事务管理上,政府角色从“主导”向“引导”转变,明确政府和社区的职责边界,把事务的决定权交给居民。2014年4月的“曾厝垵共同缔造社区工作坊”中,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规划团队组建了各级政府、规划机构、居民及业主、经营者、游客等多方群体的对话协商平台,从环境整治、场所营造、制度保障、组织建设等4个方面征求各方意见。工作坊的开展,既是政府对改变管理机制的表态,也是对社区共治中各方角色的激励,为曾厝垵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奠定了重要基础。
社区改造按部就班
    走在曾厝垵错落的街巷中,涂鸦、彩绘、店招等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会使人忘记其曾经的城中村身份。对经营者和游客而言,杂乱的拼贴构成了曾厝垵的活力特质,而对社区管理者而言,要在杂乱中维持秩序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第一阶段:社区物质结构的改造
    作为曾厝垵改造的第一阶段,从空间整治入手,解决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是政府实施改造的基础及关键。而完善公共空间、打造标示性的公共节点,也是政府引导、推动社区内部物质结构改造的有效切入点。
    曾厝垵入口及鱼市区域改造,设计以村口的古庙福海宫为起点和参照,巧妙利用4幢新建建筑,将福海宫和已有的海鲜排档所形成的沿路立面补齐,塑造出具有闽南地域元素标识性的入口界面。建筑群于2012年建成并成功植入餐饮、购物等功能,迅速吸引大量人流,真正意义上带动了曾厝垵井喷式的高速发展。
曾厝垵楼牌

    “五街十八巷”提升改造工程:
     2012年底,曾厝垵内部的空间挤占、基础设施破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政府着重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硬件设施的完善,对曾厝垵的“五街十八巷”格局进行了整体规划改造。政府、规划师、业主及经营者以共同缔造工作坊为平台,对被侵占的公共空间节点及街道进行协商式设计,重点打破宅基地的圈地占地现象,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并增加绿地及休闲空间。并通过“以奖代补”进行资金奖励,鼓励村民、经营者通过艺术彩绘、创意景观等方式,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美化改造,使文艺元素为传统街巷增添活力。
    渔桥建成代表了共同缔造的工作机制对传统体制下“不可能”的成功挑战。在2014年4月的公众咨询访谈中,居民、商户多次提出“渔村没有海”的尴尬现状:环岛路隔断了渔村与海的直接联系,渔桥在共同缔造机制下,突破了传统的层层审批障碍,于2015年1月顺利完工,并使曾厝垵恢复了与海的对话。

    第二阶段:社区自治体制的建立
    “清官难断家务事”,对曾厝垵而言,解决空间上的问题远比处理社区事务、制定管理机制和制度简单得多。因此,政府角色从“主导”向“引导”的转变,引导社区成员及有共同利益的相关组织团体,共同凝聚社区意识进行平等协商,成为曾厝垵管理的生机。
    文创会、业主协会及社区公共议事理事会:
    曾厝垵逐步转化成“文创村”,在各级政府引导下,相继组建多个社区自治组织。社区自治组织承担了曾厝垵大部分居民、商户之间的协调及纠纷处理等工作,不仅节约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同时也使居民和商户有了家园意识,建立起基层政府、业主、商家多方沟通协商的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改造议题的实施。
    管理制度及自治公约:
    社区自治组织也承担起制定管理制度和公约的重要角色。民宿作为曾厝垵的业态核心,实现正规化管理是各方希望达成的目标。2014年《曾厝垵文创村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赋予文创会所管理的民宿自治组织更大的自主权,也对263家客栈通过共识性的管理规则进行约束,激发形成了民宿商家自发整改、业主配合、政策支持的良性发展环境。2015年5月修订的《曾厝垵文创村自治公约》,针对房屋租赁、建设装修、消费诚信、商业经营等秩序进行了系统规范。

 

曾厝垵街头

    第三阶段:机制与发展的良性自生循环
    社区空间的优化及自治组织的管理成效,使曾厝垵在2015年达到了旅游发展的高峰。繁荣带来了机遇,而如何提升旅游体验品质、文艺文创水平、店铺和产品的吸引力,则是进一步的挑战。愈发成熟的文创会,在协调社区内部事务之余,更多地将精力放在谋发展上。例如通过举办活动来吸引游客,通过提供众创平台吸引创业者,以及做好二者的服务保障等。这代表了曾厝垵的共治机制与旅游文化发展均已进入了良性的自生循环。
    面向游客的文化吸引及服务:
    曾厝垵文创会通过政府资金补助,组织修复古厝民居,并改造为展示本土文化、文创及艺术交流的特色空间,举办闽南传统文化演出、文青学堂等活动。并在自媒体网络上进行“村花”、“十佳风情民宿”等评选,通过众筹文创村内各创意商铺的资源,组织举办音乐节、文青节等大型年度活动,逐步塑造形成“最文艺渔村”品牌。其草根性和特色创意显得既轻松又充满活力,吸引大批年轻人群体蜂拥而至。活动吸引的大量人潮也为曾厝垵带来考验,2015年的曾厝垵文青节,4天共吸引游客30万人次。

    面向创业者的众创平台:
曾厝垵的持续活力与各文创店铺年轻的创业者们息息相关,推动了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文创村的发展历程也是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历程。如今创业成本及门槛居高不下,房租及行业同质化竞争成了最大考验。

 

曾厝垵渔桥
    2015年,基层政府及文创会为此共同组创了曾厝垵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低租场所、资金扶持等创业资源,形成开放互助式的创业生态系统。众创空间下设两个工作坊,也为曾厝垵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创客工作坊着重于文创村的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曾文青创客工作坊协助商户解决品牌提升、产品研发等问题,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保持曾厝垵的活力和竞争力。
  
    总结“最文艺渔村”曾厝垵短时间内“爆红”。其采取各级政府、居民、经营者等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来面对和处理重重困境,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从社区物质结构的改造、自治体制的建立,到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既需要厦门本土的精神气质,也需要政府开放包容的制度设计,更离不开早已将此处当成家的文创者们。社区意识的形成以及管理机制的转变,才能为曾厝垵未来的活力提供长效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渔村 厦门 文艺

上一篇:第九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开幕在即
下一篇:2016福建省电子商务大会在福州召开“新电商带动新闽商”

更多>>中华纪实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2日,一位司机和他的车在摩洛哥南部地区瓦尔扎扎特被卷入漩涡。当局表示暴雨猛烈袭...

12月2日,九寨沟县林业局勿角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传出喜讯,该保护区在勿角乡境内设置的野外红外监测相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