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两岸事务工作者”黄子榕:大陆在很多方面已超越台
首页 > 时政 > 台湾 > 正文

台湾“两岸事务工作者”黄子榕:大陆在很多方面已超越台
2017-01-08 15:22:08   来源: 台海网     点击:     【字体:


◆去年9月底,黄子榕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国庆招待晚宴

  刚迈入2017年,台湾一群抗议者就在凯道上集结,呼吁蔡当局接受“九二共识”。

  这次活动的发起者是振兴中华联谊会召集人黄子榕,一个“80后”的台湾本省籍女生。黄子榕称自己是个“两岸事务工作者”,为了反“独”,并让更多的台湾民众认识一个真实的大陆,她经常自掏腰包举办活动。黄子榕接受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很多方面大陆已超越台湾,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岛内青年到大陆走走看看。

2/3台湾青年对大陆了解几乎为零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黄小姐,在台湾像您这样高调支持两岸统一的年轻人不多,这种大中国情怀是怎么形成的?

  黄子榕(以下简称“黄”):很幸运,我是台湾联考制度的最后一届,在中学时期,中国(包含台湾)历史与地理是念得很完整,而且当时这两科都是我的强项,“大中国概念”自那时就已是自己所认定的事实。几年前,我到大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上课,对中共党史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了更坚定的两岸同属一中理念。

  记:您第一次来大陆是什么时候,现在和那时对比,觉得大陆近年来发展怎样?

  黄:第一次是在2008年,当时去了杭州与上海,现在再往回看,大陆除了建设更进步外,人文素养也逐渐改善。近几年我也去了一些三四线城市,发现那里发展也很快,让我非常惊讶。我经常跟台湾友人开玩笑说,大陆盖房像种树一样,有过来的绝对相信,因为有画面、有真相。现在我返台后有时还不习惯,在大陆是一部手机在手可以搞定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可否认,在很多方面,大陆已超越台湾许多。

  记:像您这样的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熟悉吗?

  黄:我们把年轻人界定在18岁到35岁好了,以这个群体来说,有来过大陆的大概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对大陆的了解几乎为零,他们大多通过媒体片面报道、电视娱乐节目来认识大陆。此外,我“登陆”参加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时,经常发现受邀的是同一批人,没能让台湾更多“新血”参与进来,这是两岸交流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统派应走向基层走向群众

  记:作为一个统派青年,您平时在岛内开展工作会遇到哪些困难?

  黄:虽然我支持统一,但不称自己为“统派”,因为一些人自称是“统派”,只是想利用大陆的善意而已。相比,我更喜欢“两岸事务工作者”这个称呼,我所做的是争取更多台湾民众的认同与两岸文化融合,而不是借机中饱私囊。

  真心在为两岸做事的人,真正会面临经费问题。就像我,刚开始还有存些钱,够支撑我往返两岸,甚至可以帮助想来大陆但经济困难的台湾年轻人,但七八年下来,总有耗尽的一天。此外,要办活动、上街头、下基层也都需要经费,每每自大陆交流完回台,我可能在家只待一两天,其它时间都去中南部、花东地区,深入基层,以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现状,但一个人的经济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记:现在是民进党执政,国民党士气仍很低迷,这种情况下,统派在两岸交流方面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黄:统派团体甚多,但也面临跟国民党一样的问题,就是不够团结,而且统派有“红统”、“蓝统”之分,各自立场不同,谁都不服谁。要壮大统派力量,我觉得首先要让大家团结起来。此外,统派还要走向基层、走向群众。几年来,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统派交流返台后,几乎都是被动地等着大陆方面的下一次邀约。如果不和台湾基层民众打成一片,单纯的两岸交流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和台湾民众打交道,以争取他们的认同。我没有包袱,我也不怕被贴标签。

岛内传出“让大陆接管台湾”声音

  记:蔡英文上台半年,政绩不佳,民调“跌跌不休”,当初支持她的年轻人现在有何反应?

  黄:后悔、后悔还是后悔,我近期走访部分绿营县市,大家也是这种反应。蔡英文执政半年后仅剩三成的满意度,我们不知道她如何解读民意对自己的失望。

  台湾一些网友,也包括我的朋友,都在鼓励我发起、组织更大的反“政府”运动,有人甚至喊出“让大陆接管台湾”的言论。我深爱台湾这块土地,但如今这里乱象丛生,政客、民代只会作秀,很少有人真正能苦民所苦,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这让我很痛心。

  记:年轻人对民进党失望,未来青年票会流向哪里?

  黄:其实从2014年“太阳花学运”开始,台湾的选举形态已变为“非传统式”,年轻人的选票如何掌握,要看政党如何操作议题,以及他们所掌控的新媒体力量。谁能掌握议题,便能获得年轻人支持,就像“时代力量”之所以能崛起,就是因为他们能精准把握议题,加上民进党的礼让。

  记:大陆近年来也在争取台青,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出台优惠的创业就业政策,怎么看这些举动?

  黄:吸引台青来大陆创业、就业,是大陆自上而下、各地积极参与的一项方针政策,总体上是好的、正面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一些问题,如很多地方都设有创业孵化基地,但总体上大同小异、重叠性高,让来访的台青看得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选择。我认为,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色与在地文化设计出不同的创业环境,以吸引台青的目光。




相关热词搜索:台湾 两岸 工作者

上一篇:台当局办年金改革座谈会 警民爆发激烈冲突
下一篇:全台逾3万家商户接入微信支付

更多>>中华纪实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2日,一位司机和他的车在摩洛哥南部地区瓦尔扎扎特被卷入漩涡。当局表示暴雨猛烈袭...

12月2日,九寨沟县林业局勿角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传出喜讯,该保护区在勿角乡境内设置的野外红外监测相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