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台湾 > 正文

当台湾失去了被国际社会需要的价值
2016-12-23 11:05:32   来源: 华夏经纬网     点击:     【字体:

    19世纪英国首相帕默斯顿说:“没有永远的盟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20世纪法国总统戴高乐也说:“名符其实的国家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这两位著名的欧洲大国领袖都在传达一个概念:对方是否有建交或结为盟友的价值,是其外事政策的原则。

   外事是内政的延长,是能力与权力的展现,是能够给予对方利益的承诺,更是检验自己有否被他人需要的价值。当“邦交国”选择断交时,表示“被断交者”已经失去了被需要的价值。

   圣多美普林西比与台湾断交,人们并没有太大的震撼,因为这个国家仅有20万人口,领土不到台湾的3%,经济发展不好,在国际间也无任何政治影响力。不过,需要反省的问题,不仅是“断交骨牌”是否已经启动,而是台湾是否还有被国际社会需要的价值?特别是,与大陆相比,台湾能够为“友邦”创造甚么样的需要?

   圣国需要经济奥援为一事实。由于它与台湾地区有“邦交”,而无法成为中国大陆主导的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员,这表示无法享受大陆在去年所提供600亿美元的融资。圣国有经济外援的需要,其他非洲国家也有这个需要,例如,邦史瓦济兰、布吉纳法索都以观察员身分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如果近期之内,这两个国家也在利益的考虑下,主动与台湾地区“断交”,也不必觉得意外,因为台湾的经济力量已经不足以满足这些所谓“邦交国”的索求。

   两岸外事上的零和博弈开始于1949年。台湾地区“邦交国”在那一年内从52国降至38国。拜冷战结构、殖民地的独立潮之赐,“邦交国”数量在1969年增至70国。1971年退出联合国是这场博弈优劣变局的关键年,“邦交国”数量迅速减少,至1978年底与美国断交后只剩下22个。决定两岸胜负的因素不是当时的国力,而是国际权力格局变化的政治因素。

    在外事遭受挫折后,台湾全力发展经济,1980年代末台湾经济进入淹脚目的年代,大陆经济则才刚地步。1989年起,李登辉时期运用金钱力量,“邦交国”逐渐增至1992年的30个。让台湾提升邦交数目的重要因素则是经济力量。陈水扁时期实行烽火外交,惟大陆在经济上已有实力进行金钱外事对抗,“邦交国”数量又降至23个。经济因素是这段时间两岸外事博弈的主旋律。

   马英九时期,因为九二共识的基本互信,两岸之间“外交休兵”。甘比亚选择与台湾“断交”,是其自己的选择,而非北京的唆使。能够维持两岸“外交休兵”8年的因素,毫无疑问的又是政治,但此时已非国际权力格局的政治,而是两岸的政治。

   圣多美普林西断交后,台湾仅剩下21个所谓“邦交国”。决定未来两岸外事博弈的当然还是政治与经济两因素。目前的现状是,国际政治的格局不可能有利于台湾外事,两岸的经贸实力也在快速发生变化,大陆更在非洲、南美洲等地区,运用论坛力量展现其影响力,而台湾民众不愿、本身经济实力亦不足以与大陆再进行零和博弈。

   处于劣势的台湾,其实只有几条路可以走:上策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确定两岸和平关系,共商国际参与问题;在经济上,草船借箭,顺势而上,运用大陆的政经力量来开拓全球市场,增进台湾实力。中策是接受九二共识,维持两岸政治关系稳定,避免外交零和博弈,然后加速发展台湾的经济。下策是不接受九二共识,放任两岸政治关系恶化,连带影响外事空间与经济发展。

   继陈水扁时期之后,蔡英文当局又再次陷入了“断交危机”。这次不同与以往,北京已经不再选择用金钱外交出手,而是用其目前所形成的政经与结构影响力,使“邦交国”选择站在北京的一边,而自愿性的与台湾地区断交。当台湾失去了被国际社会需要的价值,就是台湾真正边缘化的开始。

   蔡英文当局或许不会像陈水扁一样进行“烽火外交”,但是她如果不能稳定两岸关系,迫使“友邦”自己转头离开,北京的乐观其成,等于是让台湾的外事逐渐自行窒息而亡。圣国未与大陆完全谈妥条件前,先主动与我断交,已是一个征兆,蔡当局能不慎乎!




相关热词搜索:台湾 价值 社会

上一篇:国民党如果真的没有明天,台湾会更好吗?
下一篇:断交怪大陆? 学者:陆委会煽动“仇中”情绪

更多>>中华纪实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2日,一位司机和他的车在摩洛哥南部地区瓦尔扎扎特被卷入漩涡。当局表示暴雨猛烈袭...

12月2日,九寨沟县林业局勿角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传出喜讯,该保护区在勿角乡境内设置的野外红外监测相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