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造假,谁把赛先生埋在“雾霾”里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学术 > 正文

学术造假,谁把赛先生埋在“雾霾”里
2015-04-02 22:04:24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字体:

 

  新华社北京4月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郝薇薇)一家总部设在英国的医疗科学文献出版商日前以“伪造”同行评审为由撤回43篇论文,其中41篇是中国作者,分别来自38家中国医院,更令人侧目的是,一众“名医”与“名院”赫然在列。

  哎,又是学术造假!还如此成规模地、大批量地在国际上“亮相”!

  当然,我们知道,这造假的事绝非中国特色,韩国有人为此身败名裂,德国有人为此丢了乌纱帽,而日本则有人为此负罪自杀。当然,我们理解,涉嫌“造假”的医生可能被第三方机构隐瞒,实际并“不知情”,再或者他们有自己的苦衷:职称总要提吧,科研经费总要有吧,“本来手术就忙得要死,哪里有时间搞科研”,无奈之下,只好走“捷径”喽……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找到无数条理由,为当下屡见不鲜的学术造假开脱辩解。然而,即便巧舌如簧,也难理直气壮。当年,先辈们辛辛苦苦把“赛先生”从西洋请来,即便战火纷飞,仍有西南联大的先生们对其尊崇有加。为何日子好过了,实验室宽敞了,设备先进了,我们却要时不时地把它埋在学术污染的“雾霾”里?

  有人将这次大规模论文撤回事件称为中国学术界“前所未有”的事件,可我们也明显感到,它的震动效应已被先前的一桩桩造假丑闻大大消减。如若“风头”一过,便把它抛在记忆的故纸堆里;或是认为,这是转型社会的缩影,不是一纸禁令便能杳无踪迹,开始与它相安无事,甚或怠于改变与行动……这,将是最大的悲哀。

  某种程度上,争论谁之过已没太大意义。鲁迅先生说:“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的事,就是为此。”学术“治污”,无论人心建设还是制度建设,即便“零碎的事”,如能持之以恒,也是好的。




相关热词搜索:赛先生 学术

上一篇:海洋工程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下一篇: 刘九洲:宋画流行与学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