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民俗馆:一座农民建的私人博物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民俗 > 正文

闽台民俗馆:一座农民建的私人博物
2015-05-22 14:54:02   来源: 海峡之声网     点击:     【字体:

 

馆藏证件

  

馆藏票据 

  

馆藏海洋生物一角

  

馆藏通讯工具

 

 民俗馆馆长接受记者采访

  

旧时缝纫机部件

  在东山县陈城镇白埕村,有一座闽台民俗馆,馆内收藏各类古玩文物3400多种类,约6万多件,且其中不乏台湾同胞捐赠的藏品。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座吸引国内外众多民众参观的民俗馆主人,不是专家、学者,更不是腰缠万贯的富豪,而是当地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从七几年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到现在有近40年的时间了。”72岁的馆主林财平指着3500平方米博物馆里的藏品告诉记者:“收藏一开始只是农闲之余的兴趣,到后来才也意识到要有一种传承的想法,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觉得有价值的就搜集、收藏。”

  从此之后,村里常会有这样的画面出现:一位憨厚老实的农民扛着锄头,跟在一些大扫除或者正在搬家的邻居的后面,一见到人家扔旧物,就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别人清理掉的农具、镜子、梳妆台、破旧“三用机”(收音机)等都一件件搬回自己家里。眼看着满屋子不值钱的“破烂货”,林财平的爱人不干了,为此,俩夫妻没少闹矛盾,但林财平不改收藏旧物的初衷,只是多了一件开导家人的工作,“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我老婆就会嚷嚷,说你收这些废物有什么用,干脆扔掉算了。我就说你不懂,这些都是要传承下一代的。”拗不过林财平,林财平的家人慢慢地也就习惯了,甚至在林财平的影响下看到有价值的旧物也会主动帮忙搜集。

  “我收藏得早,早期的时候倒没怎么花钱,许多亲戚朋友也会帮忙,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家都有意识了,也都把旧物当成了宝贝。我只是比大家更早意识到它们是宝贝而已。”林财平本没打算创立民俗馆,因为他只是个农民,办馆需要的资金根本不是他自己能负担得了的。但因为收藏东西多,林财平在当地渐渐有了知名度。后来,在当地政府支持和各方努力下,“东山闽台民俗馆”最终在奥运会举办当年2008年挂牌成立。

  “东山岛闽台民俗馆”是国内首家由农民创办的闽台民俗馆。面积达3500米的民俗馆分有古代、近代生产、生活、文化、海洋生物等几部分,展出的古玩文物3400多种类,约6万多件。一走进民俗馆,时光似乎倒退了一样:蓑衣、犁耙、钱币、粮票、梳妆台、床铺、珊瑚、玳瑁……许多闽台两地旧时生活物件,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林财平随手抓起一个木刻的模具给记者看,这模具有巴掌大,上面油光滑亮,好像吃了油一般,明显有年头了。仔细一瞧,上面还雕刻着龙凤图案,向内凹陷。林财平介绍说,这物件叫做“粿模”,早期闽台两岸民众家家户户都有,主要是在节日里做粿时用来塑型和印制图案使用。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粿模”已经很难再看到了。

  林财平告诉记者:“民俗馆开馆之后,吸引了更多的民众来参观,广州、香港、新加坡、英国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都有,还有台湾同胞参观完之后把家里收藏的东西都捐给我了。”目前为止,有20多名台胞为民俗馆捐赠了2万多件民俗古玩,其中100多件为珍贵文物。

  2013年6月,台北东山同乡会理事长孙剑魂先生,在观赏闽台民俗馆时惊叹地说:“真没想到一个农民,不仅能办这么大的‘民俗馆’,还收藏了这么多涉台古玩品种,实属罕见!”孙剑魂先生深深地被林财平的痴情所打动,表示会尽可能支持林财平办好闽台民俗馆。

  回台湾后,孙剑魂先生将自己收藏多年的扬琴、琵琶、二胡等20多种乐器和180张台湾、外国纸币,320个台湾古硬币等进行包装,花了4000多元台币邮寄给林财平。

  “我现在年纪大了,就希望这些东西好好被保护,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来参观,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把民俗文化传承下去。”现在,林财平几乎每天都在民俗馆里细心地呵护着自己30多年来捡来的“宝贝”。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用自己的坚持和信仰,创立了这样一座私人博物馆,无私地传递着传统文化,传递着两岸情深。  

民俗馆大门

  

民俗馆内斗笠

  

民俗馆一角

  

闽南粿模

  

台胞赠送打字机

  

台胞赠送钱币
 



【实习编辑 刘文莉】





相关热词搜索:民俗馆 博物 一座

上一篇:厦门惊现“椭圆形大球”!老院子《闽南传奇》奇在哪?
下一篇:清代同治皇帝婚礼餐具亮相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