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社区转型成功案例成两岸合作新典范
首页 > 文化 > 两岸 > 城市 > 正文

厦门社区转型成功案例成两岸合作新典范
2015-06-11 16:22:20   来源:      点击:     【字体:

【记者吴岗智/厦门报道】青礁村院前社是如何把“空壳社”变成远近闻名的“闽台生态文化社”?曾厝垵文创村又是如何成功调动起业主、经营者、游客的热情,让他们共同为文创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厦门这些社区治理的“秘籍”是什么?

厦门破旧城中村转型升级为中国最文艺文创村 吸金又吸睛

    曾厝垵,这里本是厦门岛内一弯偏僻的小渔村,与台湾金门岛隔海相望,进出以渔民为主,村内面积约0.33平方公里,人口1500人。昔日的曾厝垵是战略前沿和滨海渔村,今天的曾厝垵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餐饮、民宿、音乐、民俗等领域创业者加入文创村建设,聚集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地5000多名文艺青年、有超过1200家文创店铺和民宿,每年吸引1000多万的游客,成为中国最文艺渔村。这里到底有何魅力?让国内外旅客纷至沓来?


吴岗智摄
 
    来自台湾的社区规划师马克告诉记者,他2008年第一次来到这里,宁静、沿海、人和、文艺是他的第一印象。吸引了他,也吸引了大批文艺青年前来休闲创作,自发形成了文创旅游雏形。
吴岗智摄
 
    曾厝垵城中村的有机改造更新,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祖光说:“政府为主负责道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同时用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激励商家、村民进行自身的文艺化更新,使村容村貌得到提升、闽南古厝得到良好保护、文创旅游产业也快速发展,推动了曾厝垵的转型发展。”
    曾厝垵与台湾隔海相望,往来密切,台湾元素在其发展演变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地道的台湾美食云集,深受台湾民宿的启发由老华侨建筑番仔楼、古厝改建的民宿客栈更是深受游客欢迎。

海沧青礁院前社“共同缔造”经验受青睐

    在厦门海沧,有个特别的社区“青礁村院前社”。社区不大,人数不多,可是名气却越来越大,每天都要迎接好几百号人来参观访问、吃饭休闲,热闹非凡,成了远近闻名的“闽台生态文化村”。
    海沧作为全国设立最早的台商投资区,经过投资区建设和行政区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院前社以“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为主线,依据当地资源特色,确定打造闽台生态文化村的定位,充分发挥两岸交流优势,主动与台湾无公害环保协会合作,缔造独居“台味”的环保无公害城市菜地。在缔造过程中,院前社的村民自发成立济生缘合作社,盘活菜地资源,开创社区寓生态建设与微型经济为一体的新模式,着力打造“台味”济生缘城市菜地。
吴岗智摄
 
    沿着宽敞整洁的村道走进院前社,不远处就能见到红砖红瓦建造的古民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已有150年历史的大夫第,在青礁村这样的古民居还有39栋,古民居建造精良,保存完整,在海沧众多的古厝中可谓独具特色,美轮美奂。
    青礁村院前社毗邻扬名海内外的慈济东宫,借由这一天然的文化平台,积极主动推动与台湾民间慈济文化的交流。院前社修建了一条从慈济东宫大门口直通村的主干道——将原有狭窄的3米村道拓展至7米,铺上水泥,路两旁修缮花圃,栽上绿化树,立起具有古典气息的木质指路牌,让来客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供村道拓宽的空间,可都是村民主动让出的自家部分菜地,真的很了不起。”院前社志愿导游讲解员、社员小林,在来客面前总会这样不由自主地称赞,“希望更多的人能来这里,参观我们村民集体努力的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厦门 成功案例 典范

上一篇:福建厦门自贸区放宽限制深化对台交流交往
下一篇:大陆学生投书:“三限六不”心底的那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