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增多 家门口乐享文化惠民大餐
首页 > 时政 > 大陆 > 华北 > 天津 > 正文

津城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增多 家门口乐享文化惠民大餐
2018-12-26 14:47:43   来源: 天津日报     点击:     【字体:

    2018年2月,春节长假期间,我市各大文化场馆推出特色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参观游玩。图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内游人如织,不少来自北京、河北等周边省市的游客在场馆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988年7月,个体经营的音乐茶座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资料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全班同学传看一本书,一家三代追一部电视剧,文化生活太少了。”年届七旬的魏强在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几个老伙计排练完京剧《洪洋洞》,聊起改革开放40年来百姓文化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他感受很深,“从小就喜欢京剧,但没机会学。如今在社区活动室,不仅有老师免费手把手教,还能自己登台演。为我们的幸福生活点赞!”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初期,魏强对京剧的渴望,只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对文化生活渴望的一个缩影。上世纪70年代,魏强每周都到承德道人民图书馆读书。当时中专以上学历的读者才能办理借阅证。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图书馆才能借到国内外名著。魏强说,那时候,借书很麻烦,先查书号,再填卡片,排队等馆员到书库里找到书,留下借阅证,盖上还书日期……“现在方便多了。借阅的流程简化,连办借书证的押金都免了。而且,从市图书馆借书,在社区里的区图书馆分馆就能还。图书馆就在家门口。”

  在魏强的外孙、“90后”男孩张志祥的眼里,外公的阅读方式还是“麻烦”。张志祥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安装的超星移动图书馆。“这是我扫码下载的APP。电子书、报刊、有声读物……随时随地想看就看。现在年轻人都用‘互联网+’图书馆了。”

  同样瞄上“互联网+”的还有市群艺馆。刚结束的“金曲40年”经典歌曲演唱会,引来年轻人手机“抢票”。台上霓虹闪烁,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满场挥舞着荧光棒,让一场群众文化演出有了明星演唱会的味道。副馆长崔玉杰说:“参加网络歌手大赛非常简单,手机录一首歌就能报名,年轻人的热情一下子就‘燃’起来了。群众文化不光是老人、孩子的事。我们要想更多点子,带着年轻人一起玩。”

  文化设施“遍地开花”

  40年前,老百姓无比渴望文化,而好多“文化”却“养在深闺”,没法与观众见面。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回忆说,1984年,他大学毕业,来到市艺术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是法国汇理银行旧址,三层展厅合计不足1000平方米。条件十分简陋,冬季干燥,夏季潮湿,许多“娇气”的藏品不敢拿出来展示。而在如今的天津博物馆,馆藏条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仅“耀世奇珍”展区面积就有840平方米,接近当年艺术博物馆全馆展区面积。改革开放还促进了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今年,天津博物馆从意大利引进庞贝出土文物特展,从云南省博物馆引进少数民族婚礼服饰展,实践着“为城市留存记忆,为文明传承守望”的理念。

  40年来,图书馆、博物馆……一座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各级文化设施在全市“遍地开花”:2座市级公共图书馆、1座市级群艺馆,27座区级公共图书馆、16座区级文化馆,241个街镇文化服务中心,4934个村(社区)文化室……一张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文化政策惠及万家

  文化场馆多了、好了,好政策也跟上了。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公共文化发展大步向前。

  40年,文化点滴,见证社会变迁;文化力量,塑造中国精神;文化自信,与时代同行。改革开放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新时代,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会越过越有滋味。(常昊 吴迪)




相关热词搜索:津城 文化 设施 乐享 大餐

上一篇:天津到北京新机场将建联络线 项目建成后36分钟通达
下一篇:年画艺术温润学生素养——走进西青区实验小学

更多>>中华纪实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2日,一位司机和他的车在摩洛哥南部地区瓦尔扎扎特被卷入漩涡。当局表示暴雨猛烈袭...

12月2日,九寨沟县林业局勿角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传出喜讯,该保护区在勿角乡境内设置的野外红外监测相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