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一道善水滋养四方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民俗 > 正文

龙泉:一道善水滋养四方
2016-03-01 22:42:37   来源: 中华时报     点击:     【字体:

文/江俊濤
春節剛過,我們便來到陝西探訪龍泉。
汽車出了寧強縣城,沿著一零八國道一路向北,一個小時后便來到一個叫做寬川鋪的地方,這裡原來是寬川鄉,後來才併入大安鎮。 沿著老街後面的緩坡上行,便進入了龍泉村,只見兩邊林木茂盛,修竹挺拔,雖是初春,但滿眼的綠色已蓄勢待發; 幾株油菜花已按耐不住地羞答答地開了,過不了多久,這裡又將是一片花的海洋。

路邊有一條小溪,嘩嘩地流淌著,清可見底。 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叫水磨溝,由龍泉水彙集而成。 我急忙彎腰鞠一捧水,並沒有冰涼的感覺。 早就聽說龍泉水常年恒溫,冬暖夏涼,今日一見果真如此。 順著水磨溝往上走,沒多遠就看見一個圓形的水池,裡面的水流不斷湧出,並泛起氣泡,就像珍珠一樣。 不用說,這就是龍泉了。
龍泉旁邊立一石碑,上面刻著《龍泉記》,碑文形成於民國二十四年,由當時的駐軍營長瓊山人黃保德所寫,稱此泉堪與海口的泂酌泉和濟南的趵突泉相媲美。 關於龍泉何時出現,碑文並無記載,但當地村民們代代傳頌著一個故事,似乎可以說明泉水的來歷:
很久以前,袁氏家族定居在寬川鋪,那時候還沒有龍泉,也沒有水磨溝,並且因為缺水,帶來諸多不便。 儘管生活艱難,但袁家族長心地極為善良,時常助人為樂,被稱為“袁善人”。 他的善舉被一座寺廟裡的住持龍惠法師聽說了,法師有心幫他,便放出話說,誰把寺廟裡的一盞油燈添滿了,就送給誰一碗神奇的水。

很多人慕名而去,用桶裝著油,用車拉著油,卻都添不滿那盞油燈,真是奇了怪了。 這天,“袁善人”也來到寺廟,只用一勺油便添滿了油燈。 龍惠法師於是就給了“袁善人”一碗水,並對他說,你順著山脊往回走,如果看到一個石坑,就把水倒進去,奇跡定會出現。
當“袁善人”走到自家後山坡上的時候,果然發現了一個石坑,就把水倒了進去。 奇跡真的發生了:石坑裡泛起了泡泡,一股泉水汩汩湧出,順著山溝蜿蜒而下,很快就形成了一條溪流,水量充沛,甘甜清冽。 從此,當地百姓再無飲水之憂。
“袁善人”感念龍惠法師襄助,便將泉水取名“龍泉”。

如此說來,龍泉的誕生因善而起,終得善果。 這雖是一個傳說,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讓人深思。 故而,那一道泉水,便也有了善的因數,若稱其為“善水”,想來應該是恰到好處的。 對此,同行的廈門坤城集團董事長袁玉奎表示贊同。 他說,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就是說,最善的事物莫過於水,水是生育萬物之母,她滋養了人類,滋養了自然,但從不爭名奪利,不求回報,只作奉獻。
老子以水為喻的這種思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於是,出自龍泉的那一道善水,就浸潤著老子的思想,講述著“袁善人”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歡快地流淌著。 更難能可貴的是,那一道善水在滋養袁家後人的同時,也把善的因數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生生不息。 這在袁玉奎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作為“袁善人”的後代,袁玉奎是喝著龍泉水長大的,時刻把祖先的教誨銘記在心,表現出來就是一個“善”字。 這些年來,僅他的公司就安置了三百多號寧強「子弟兵」; 不僅如此,只要老家有需要鄰里有困難,他總是慷慨解囊伸手相助,並且主動回鄉修路架橋、扶貧濟困、捐資助學。 總而言之,他好事做了一籮筐,被鄉親們稱為新時代的“袁善人”。
而這樣的“袁善人”,在寧強境內,還有很多。
因為那一道善水在寧強大地上流淌,多少年來早已超出了河界的限制,有些人雖然不是喝著龍泉水長大的,但他們對“袁善人”的故事早就耳熟能詳。 那一道善水不僅滋養著袁家後人,也滋養著寧強人; 在滋養寧強人的同時,也把善的因數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生生不息。 這在保護漢江水源地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由於漢江的源頭在寧強境內,因而寧強就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地。 於是,這裡活躍著一大批農民,他們自發成立水源保護隊,定期撿拾垃圾、清理河道,保護著“一江清水向東流”。
現年七十六歲的張邦貴老人家住漢源鎮馬家河村,被稱為「漢江源頭第一家」。。 他告訴我,三十年前,就有北京來的水利專家到屋後山上測量,後來聽說這裡就是漢江的源頭。 “從那時起,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保護這股河水,家裡垃圾決不能亂扔亂放。”
幾十年來,張幫貴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門前的空地打掃乾淨。 農閒時,他沿著屋后的羊腸小道清理垃圾,並自發向遊客宣傳保護水源。 在他的帶動下,村裡成立了一個「撿垃圾」小組,定期到漢江源頭打掃衛生。 如今在馬家河村,兩百多戶村民和張邦貴一道,像呵護自家孩子一樣呵護著漢江源頭,不讓河水受到任何的污染。
這樣的善舉,無疑是對“袁善人”精神的傳承。
無論群眾還是領導,都自覺地傳承著“袁善人”的精神。

二月十五日下午,寧強縣委書記陳劍彬陪同我們一行來到漢江源頭考察。 沿著山路拾級而上,感覺空氣都是甜的,簡直就是天然氧吧,令人神清氣爽。 尤其是路旁的溪水,時而泉流叮噹,時而飛瀑轟鳴,湊近了看都是澄明淨澈,一塵不染,讓人忍不住心生愛憐。
這就是漢江的源頭,南水北調的水源地。
在「雙龍瀑布」景點,陳劍彬發現地上有幾張紙片和塑膠袋,立即彎腰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裡。 他做的很自然,好像就在自己家裡一樣。 隨後,他掏出手機給景區負責人打電話,告誡對方雖然是春節,也不能放鬆管理,任何時候都要注意保護好漢江水源地的環境衛生。
這個細節讓我意識到,保護好漢江源頭,早已成為寧強人民的共識,他們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讓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個省市的二十多座大中城市的生活和生產用水得到了保障。 這是不是一種善舉呢? 回答是肯定的,並且是一種大善。 也就是說,無數個寧強人,用自己的善舉,默默地支援著南水北調工程。
他們都是新時代的「袁善人」啊!
於是,他們的善舉,便隨著一道善水,流向了下游。

有人說,龍泉是漢江的源頭之一,而漢江,則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如果把中華文明比作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龍泉無疑是其源頭之一。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其中,「善」文化貫穿古今而不衰,它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質和核心價值,比如與人為善、懲惡揚善等。
因此,如果尋找中華“善”文化的源頭,自然也繞不開龍泉。 這樣說來,發源於龍泉的那一道善水,攜帶著“袁善人”的精神,走出了寬川,走出了寧強,流進了漢江,流進了長江,在華夏大地上日夜奔湧,不僅滋養著寧強人,也滋養著沿途的中國人; 在滋養沿途的中國人的同時,也把善的因數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生生不息。
好一泓龍泉,好一道善水!


龍泉水量充沛甘甜清澈
龍泉邊築有石碑,上書惠澤萬民


龍泉石碑


漢水源森林公園


漢水源森林公園風景如畫環境優美


漢水源森林公園溪水清澈




相关热词搜索:龙泉 四方 一道

上一篇:台湾李孔元大师来厦门谈琴说爱
下一篇:千名旗袍佳丽齐聚石狮庆“三八”女神节